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 > 乒乓球冠军到底有没有内定? 正文

乒乓球冠军到底有没有内定?

2025-04-05 02:59:32 来源:时事热点聚焦网 作者:锦程 点击:736次

个人观点:目前没有实证表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存在内定,但从多个方面分析可知,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,而且并不小。奥运期间我在带孩子们上天入地游山玩水(坐飞机下煤矿爬火山皮划艇),没空写这个话题,也是不想在针锋相对的氛围下掺和进去,愣把一个严肃话题写成了体坛八卦。现在奥运会闭幕了,话题也降温了,公安机关忙着在抓“饭圈造谣”的人,我来分享些思考。 第一,奥运优势项目有“保金牌”战略,一直存在“夺金”人选排序乒乓球、女子跳水、举重、射击等中国奥运优势项目一直被寄予夺金厚望,在领导和广大观众的意识里,已经习惯了这些项目的金牌就该属于中国队。也因此,这些项目的国家队也承受着巨大的夺金压力,没拿到金牌就等于失败,就是“有罪”。相应的,这些项目也一直在过饱和式地培养顶尖运动员,同一支队伍里,拥有世界冠军实力的人选不止一个。然而,每个项目金牌只有一枚,为了保障这枚金牌落入中国队手里,国家队在平时的训练和选拔中就会给夺金人选进行排序,并按照这一排序倾斜相关训练资源。某些具备世界顶尖实力的选手,放在中国队内就只是平平无奇的一个,甚至会被训练为专门模仿某一外国对手打法的陪练。这些都是有纪实报道可以查证的。 这届奥运会的赛后访谈中,女子10米台跳水冠军全红婵接受采访时就有提到,她不害怕失去金牌,因为她后面还有陈芋汐。虽然没有明说,但很显然她被列为该项目夺金第一顺位选手,陈芋汐排第二位。当特定条件下出现冲突时,国家队显然会优先保障全红婵。我们没有切实证据表明当两名中国女乒运动员在决赛相遇时,国家队会不会对金牌作出组织安排,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,她俩在参加奥运之前一定是有夺金战略排序先后的。第二,当前培养机制下,运动员对国家队的人身依附是极强的中国对奥运项目运动员的培养,绝大部分是“举国体制”的,尤其奥运优势项目更是如此,相关运动员从青少年时起就被省队、国家队养了起来,也管了起来。奥运选手不仅训练、参赛要受到国家队的全权安排,其商业代言、社会活动以及面向媒体的发言也都受到国家队的安排。因此,这种机制下培养的运动员几乎就是国家队的附庸,离开体制或者拒绝组织安排,将会承受极为严重的后果,包括职业运动生涯的终结,包括退役后入学、就业安排的泡汤等等。假如,假如某个项目的国家队为了保障金牌落入中国而作出某些特别安排,让谁上/不让谁上,要求甲运动员为乙运动员让路等等,运动员是几乎不可能拒绝的。所谓“身怀利器,杀心自起”,当国家队拥有这样的“安排权力”时,要遏制住安排冠军的利益冲动,是极其困难的。第三,奥运金牌在我国有着极其鲜明的政治性,会要求运动员“顾全大局”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,“政治性”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。奥运金牌长期以来被赋予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感的光环,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性,在多种因素或者利益发生冲突时,保金牌(不仅是这一届)这个政治任务会被列为碾压其他一切的最高优先级。也因此,相关项目国家队的领导们手里就相当于握着一把无坚不摧的“尚方宝剑”,可以用“保金牌”的名义作出很多主观的安排,而运动员不配合就会被认定是不讲政治,不顾大局。 在这样的环境下,我们不能肯定国家队领导有没有内定金牌人选,但毫无疑问,他们具备这个权力。综上,在女乒单打决赛之后,舆论有声音质疑金牌提前内定,固然有饭圈不良风气作祟,但也不能算是完全凭空捏造。再次强调,我没有任何实证说乒乓球冠军是内定的,但乒乓球国家队的确是有动机且有能力去内定金牌归属的。一点建设性意见:放下金牌情结,享受运动魅力吧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程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